在今年6月首次對外發布“能源連接器(Tencent EnerLink)”和“能源數字孿生(Tencent EnerTwin)”兩款能源行業產品之后,11月30日,騰訊云在2022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智慧能源專場上正式發布面向能源行業的生態聚合平臺——能碳工場,持續發力碳中和。
依托騰訊獨特的連接、技術和生態優勢,能碳工場將廣泛聚合生態伙伴,共建能碳生態圈,共創豐富的場景化能源方案,持續助力能源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
立足騰訊數字化助手定位,入局能源行業碳中和
2020年9月,我國明確提出“雙碳”目標,而從騰訊自身戰略布局的角度而言,入局能源行業碳中和其實早已有跡可循——2019年4月,騰訊在聯合國人居署研討會上率先提出“AI For FEW”的倡議,即用人工智能應對食物、能源、水這三大全球性挑戰,便一以貫之地嘗試用數字科技能力突破能源困境。
在國家雙碳目標正式出臺后,騰訊快速跟進,成為國內首批啟動碳中和規劃的互聯網企業之一,并于今年2月發布《騰訊碳中和目標及行動路線報告》,承諾不晚于2030年實現自身運營及供應鏈全面碳中和。
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在報告中強調,實現碳中和“不僅涉及騰訊各個業務板塊的轉型,還將要求我們深入能源電力、低碳技術等騰訊本來陌生的產業領域”。換言之,通過數字化助力能源行業低碳轉型,是騰訊未來碳中和行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騰訊決心助力碳中和戰略的重要支撐和應有之義。
眾所周知,騰訊給自己的定位一直是“數字化助手”。那么,在助力能源行業碳中和的道路上,北極星電力網了解到,騰訊云將“數字融合能源、連接助力低碳”作為行業使命,發揮騰訊在科技、連接、生態方面的優勢,聚焦連接協同和業務智能,幫助能源企業提質增效、節能降碳和業務智能。
選取能源行業所需關鍵能力,助力能源行業碳中和
為了發揮“數字化助手”的作用,助力能源行業碳中和,今年6月,騰訊云從騰訊全真互聯的眾多技術能力中選取整合能源企業所需要的關鍵能力,首次發布能源連接器(EnerLink)和能源數字孿生(EnerTwin)兩大數字底座,全面支撐各類業務場景的落地實現。
據騰訊云副總裁、能源和資源行業負責人石梅介紹,基于能源連接器和能源數字孿生,騰訊云聯合行業合作伙伴和客戶打造了一系列解決方案,累計服務超過300家能源行業企業。在本次智慧能源專場上,騰訊云還面向綜合能源服務、化工園區、新能源場站、變電站、工業生產線等場景正式發布了12大行業精選解決方案。
目前,這些解決方案已經基本實現落地。比如,“我們助力國家電網打造i國網,連接100多萬員工,實現高效協同;我們攜手國家電投,實現總部大廈等智慧、低碳;我們和港華能源合作建設智慧能源生態平臺,并在江蘇泰州零碳園區落地;我們利用數字孿生,幫助瑞泰馬鋼建設了全真互聯透明工廠等等?!笔氛f。
聯合更多專業力量,持續發力能源行業碳中和
隨著數字化進入深水區,“雙碳”領域也涌現出大量的數字化企業,在各個細分領域,專業積累深厚,專業能力強大。
但是,在能源領域數字化呈現多技術融合趨勢下,一方面,能源企業面對種類繁多的數字化應用“煙囪”,往往存在集成效率低、成本高的困境;另一方面,散落在市場上的各類數字化應用也面臨控制成本,以及在具體場景落地深耕專業能力的挑戰。把各家公司的多種專業能力快速組合起來,滿足客戶多元的實際需求,成為解決行業客戶數字化需求的重要選擇。
“連接”,便是騰訊服務能源和資源行業的優勢和定位。專場上,騰訊云攜手10余家合作伙伴,共同正式對外發布“能碳工場”。石梅表示,此時推出能碳工場,意在聯合更多能碳領域專業力量,進一步高效解決能源與資源行業數字化轉型難題。
騰訊云能源和資源行業首席專家孫福杰介紹,此前騰訊云發布的能源連接器是多層次、多維度的超級連接平臺。能碳工場基于能源連接器在敏捷開發層的開發、部署、運行和服務能力,和應用適配層的權限、賬號、流程、數據連接能力,在輸入生態合作伙伴SaaS服務能力后,可以快速構建行業場景化方案。
據了解,能碳工場以“主題倉庫”為核心功能,目前已搭建碳MRV/碳普惠、綜合能源服務、智慧場站、智慧公用事業、透明工廠、能效提升等多個主題場景,每個場景中也包括了騰訊和生態伙伴共同提供的產品能力,形成面向場景的數字化方案。
騰訊云副總裁、能源和資源行業產研負責人劉立萍表示,此次面向能源行業合作伙伴推出能碳工場,是希望在騰訊積累多年的“全真互聯”技術基礎上,加上合作伙伴對行業業務的深入理解,能夠更有效地幫助行業企業實現生產優化、能效提升、模式創新。
在專場上,騰訊云與山鷹國際控股股份公司、億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清云智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與上海寶信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就探索共建CDC項目達成合作,還與中建材信云智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發布建材行業聯合解決方案,攜手推進水泥、電力、煤炭、新能源等領域數字化轉型?!拔磥?,騰訊將攜手更多合作伙伴,持續創新技術、產品與解決方案,為更多能源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助力,推動能源行業發展更綠色、更安全、更高效?!笔氛f。
上一篇: 中國電力工業發展十大 下一篇: 南方電網“零碳+”背